环境治理与监管手段创新案例展播|100多页的排污许可证变成一张监管导图,对接智慧平台,执法人员看得懂、管得明
为了更好地推进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山东省济宁市环保局创新地通过信息化手段,把一本厚厚的许可证变成一张监管导图,让人一目了然看懂许可证;同时,对接济宁智慧环保平台,扎实推进许可证改革。这项改革推进后,济宁执法人员和企业普遍反响很好。
看不懂怎么办?
制作导图,一目了然
随着排污许可改革的全面推进,核发的行业越来越多,难免有一些问题显现。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排污许可证副本内容比较多,一般都要100多页,内含表格20多个。由于载体的限制,部分表格虽然有内在逻辑联系,但是割裂分布在不同表格中,不便于使用和查找,部分执法人员和企业甚至反映看不懂,不会用。
济宁市环保局为解决这一痛点,开动脑筋、主动作为,自己开发程序,实现了自动导入许可证内容,自动关联选取重要信息,自动生成监管导图,把分散在各表格中的重要信息集合在一起,一目了然看懂企业生产、治污、监测情况。
导图主要特点:一是直观明了。可视化强,不同的生产线或模块采用不同颜色标注,易于辨识,也易于理解。
二是便于审核。在导图上,漏报和错误信息易被审查出来,如有产污的生产设施未配套治理设施的,治污设施对应的排放标准和监测频次有误等错误情况都很容易被发现。
三是便于快速执法。执法人员去现场检查企业,翻阅查找许可证副本很麻烦,但通过导图,可以直奔现场,检查相关的生产、治污设施,无需培训,便可利用导图执法。
四是便于企业管理。结合企业所做的排放口、生产及治污设施编码标示牌,企业普遍反映看懂了许可证,清晰了许可证管理要求,便于维护管理。
五是易于制作,整合性强,扩展性强。通过自动导入程序,简单排序处理,一般用时10分钟即可生成导图;重要信息内容相互关联,整合性好;也可以根据监管执法和企业管理要求,增删相关内容,扩展性强。
六是适应性强,不受word载体填报限制,可以展示企业实际情况。如:有的火电企业是母管制,三个机组对应四台锅炉,在许可证上就不方便填报,也不容易展示。但在导图上就能很清晰展示,容易正确理解。
许可证如何成为执法利器?
五大经验告诉你
济宁市环保局在实践中总结了五条行之有效的经验。
一是对接平台,视频监管。
济宁市环保局创新监管,许可证信息对接济宁智慧监管平台,通过平台实施对已发证企业的全面监管。济宁智慧监管平台依托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现“线上千里眼监控、线下网格员联动”, 平台共接入视频设备10981路,利用视频实现对企业24小时不间断监督监管,全市998名环保网格员借助许可证信息对企业定期巡查,提高检查效率。
二是理顺机制,强化培训。
济宁市环保局在许可核发机制上实行县环保局初审、市环保局核发联动机制,发挥县环保局对企业现场熟悉,便于核实企业信息的特点,充分调动县环保局积极性,对企业填报的许可证内容进行预审,并出具初审意见;市环保局根据初审意见进一步核实填报内容,精准指导填报,确保填报治理。同时强化培训,采用视频培训的方式,在省组织培训后,再次集中县环保局审核人员观看视频,探讨问题,提高县环保局人员技术能力,把企业填报中常遇到的共性的问题在初审中就解决。
三是核发首证,模板先行。
济宁市环保局选定各方面条件比较好的企业填报首证,树立标杆,依次为模板,推进同行业企业参照填报。济宁市核发了水泥行业的全国第一张许可证,也核发了焦化、制药、农药、电镀、印染行业的省内首张许可证,在生态环境部、山东省的大力指导下,确保了首证的质量,给本市同行业企业核发许可证做好标杆,提高了全市许可证核发质量。
四是行业会审,集中答疑。
采取行业会审,集中答疑的方法,提高许可证核发进度。集中同行业企业视频学习答疑后集中修改许可证填报内容。把企业填报人员、县环保局初审人员、市环保局审核人员集中在一起,提高效率。同行业企业相互探讨,审核人员相互交流,提高了发证效率,也提高了发证质量。
五是重新审查,确保质量。
济宁市环保局今年组织开展了排污许可证回头看,完善许可证内容,确保许可证质量。制定并出台《关于开展排污许可证信息核实工作的通知》,开展排污许可证质量核查。要求去年已发证企业自1月16日起开展自查活动,将自查发现的问题集中反馈给环保局,同时组织技术力量对去年已发的排污许可证进行全面质量检查,并抽取部分企业进行现场核查。
下一步,济宁市环保局还将积极落实山东省环保厅下达的《山东省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办法(试行)》,开展许可执法,推动许可核发、监管、监测等信息共享、数据集成。落实许可内容,使得许可证成为执法人员手中利器。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环保局)
来源:中国环境新闻
编辑:公子明珠
主办单位:北海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管理:北海市人民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
网站标识码:45050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