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北海市委员会 北海市人大常委会 政协北海市委员会
首 页 | 市委领导 | 党委机构 | 领导动态 | 领导讲话 | 重要文件 | 视频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文件
中共北海市委员会 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的决定
北海市政府门户网站 [2013-12-06] 来源:市委办公室 网络编辑: 作者:
[字体: ]

北发〔2013〕11号
 
 
中共北海市委员会 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的决定
(2013年11月27日)
 
    近几年来,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工业发展,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北海工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大大夯实了城市发展的产业支撑,大幅度增加了财政收入,创造了推动经济发展、加快城乡建设和不断改善民生的更好条件。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实现跨越发展的决定》(桂发〔2013〕11号),加快北海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进一步奠定北海城市持续繁荣发展、实现在广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坚实基础,作出以下决定。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按照“转方式、调结构、上规模、促融合、提质量、增效益”的总体要求,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推动北海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突出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强化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促进资源向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集中,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进一步增强工业跨越发展的动力。
    坚持做大总量与优化结构相并重。在加快打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三大千亿元产业并推动工业向产业园区集聚、做大工业总量的同时,积极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全面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坚持加快新型工业化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相促进。充分发挥工业发展对城镇建设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城镇对资源要素的集聚效应,通过加快新型工业化优化经济结构、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实现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坚持“区城同建”,统筹推进产业园区与新城区建设,逐步把各产业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化新城区,促进北海组团和铁山港(龙潭)组团联动发展。
    坚持加快发展工业与有效保护环境相协调。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推进资源利用高效化、生产过程集约化、环境影响最小化,在加快发展工业的同时切实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富裕北海。
    (三)发展目标
    工业经济总量快速扩张。在2012年跨越千亿元的基础上,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到2015年力争达到3000亿元、2017年力争达到4500亿元、2020年力争达到8000亿元。
    工业发展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以北海组团和铁山港(龙潭)组团为两核,以广西北海工业园区、北海出口加工区、广西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广西合浦工业园、龙港新城(玉林—北海香港产业园)、广西北海国家(海洋)农业科技园区暨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为重点,以325国道北海段沿线地带为补充,加快构建“两核七园一带”工业布局,促进工业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并不断发展壮大,到2017年,各产业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5%以上。
    工业竞争实力不断提升。到2017年,建成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不锈钢、林纸、农(渔)产品加工五大生产基地;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信息产业制造基地、面向东盟的电子产品出口基地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形成3个千亿元产业,建成2个千亿元产业园区,培育5家百亿元骨干企业、25家10亿元重点企业,逐步培育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知名度的工业产品品牌。
    工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到2017年,工业信息化水平、技术创新水平及科技应用水平大幅度提升,科技进步对工业发展的贡献显著提高,力争建成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自治区级研发中心8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至2家。
    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工业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资源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率大幅度提高,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安全生产深入推进,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二、主要任务                            
    实现北海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目标要积极构建“123457”发展新格局,即坚持一条主线,推进两化融合,打造三大千亿元产业,提升四大传统产业,推动五项服务升级,建设七大产业园区,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主线
    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自觉服从国家优化产业结构、消化过剩产能及节能减排的大局,立足北海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及比较优势,不断优化工业发展空间格局,以推进产业项目、深化开放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优势产业为重点,充分发挥北海作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电子信息)、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水产品)的作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海洋产业,着力发展园区经济,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实现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五)深度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
    大力推进工业信息化,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建设,建立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深度推进企业信息化改造,优选具有典型行业示范效应的重点骨干企业,着力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研发设计数字化和企业流程控制智能化。促进产品开发、生产制造、管理、销售等过程的信息共享,提高信息化手段对企业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的支撑能力,提高过程控制的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移动通信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规划建设软件产业园。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大力发展数字虚拟技术和工业设计,促进创意产业发展。
    (六)加快打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三大千亿元产业
    坚持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完善配套,促进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尽快把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和临港新材料打造成千亿元产业,增强北海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电子信息产业在做大做强计算机整机及零部件、光电显示、电子元件、电力电子、小家电及组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及智能建筑、计算机网络、安防、海洋测绘等系统集成。石油化工重点发展炼化一体化、天然气加工、精细化工、塑料加工、橡胶加工、功能性合成材料等产业,加快建设铁山港石化产业基地。临港新材料产业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不锈钢加工业和新型合金材料、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培育和发展先进制造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
    (七)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林纸、能源和船舶修造四大传统产业
    农产品加工业要向精深加工发展,进一步提高附加值,突出抓好水产品加工,积极发展果汁、奶饮品和保健酒生产,提高蔗糖生产附加值,稳步推动粮油加工和饲料生产。林纸产业要围绕服务和配套北海林纸一体化项目,提高林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逐步形成制浆造纸及配套深加工相结合的产业集群。能源产业要扩大规模、降低能耗、注重环保,加快神华国华北海能源基地建设,推进北海电厂二期工程,积极发展热电联产,适当发展生物质能源和风力发电。船舶修造业要适应市场需求,大力引进先进修造船项目,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巩固发展渔船修造,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和发展新型专用船舶修造。
    (八)致力提升信息、物流、金融、政务及生活配套五项服务水平
    加强信息服务。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和4G应用,大力发展软件服务业和系统集成服务业,加快建设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应用系统平台,促进先进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运用,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完善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信息监控体系,增强新型工业化信息服务功能。
    发展物流服务。加快建设亿吨大港,依托港口、铁路、公路和航空等交通枢纽建设多式联运中转设施,逐步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筹建北海会展、贸易、综合物流中心,提供集装箱拼装箱服务和专业化理货服务,实现物流票据“一票制”服务。
    改进金融服务。推进银企合作,加快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引导融资性担保机构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担保。建立政府引导、银行和社会担保机构参与的工业企业融资平台。
    加强政务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规范权力运行,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依托电子政务平台,推行重大项目联合审批。
    完善生活配套。加大产业园区市政设施建设和维护的投入,完善学校、医院、商场、银行、通信等生活服务设施,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九)加快建设七大产业园区
    广西北海工业园区坚持“品牌引领、产业延伸、集约发展、要素聚集、资源共享、区城同建”,加快建设北海电子产业园(新城),依托中电、朗科、三诺、惠科、冠捷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以光电显示、计算机整机、计算机外存储设备、电力电子四大板块为主体延伸产业链,建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打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北海出口加工区充分发挥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生产型服务一体化的优势,打造成广西全方位承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的出口加工基地,逐步发展成为我国一流的综合保税港区。A区继续推进电子信息和机电等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产品展示等外向型经济发展;B区抓紧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招商引资、兴建项目,大力发展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
    广西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发展软件研发、集成电路设计、动漫产业和先进电气设备制造、海洋生物制药等产业,继续推进多种类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快速发展,着力打造北海乃至北部湾的现代服务产业核心区。
    铁山港(临海)工业区以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和临港新材料产业为重点,同时积极发展能源、粮油加工、林纸一体化、港口物流机械制造、海洋装备修造及配件生产等产业,努力为发展化学工业、电子制造业和不锈钢加工提供原材料,着力打造现代化的临海工业基地。
    广西合浦工业园以发展电子、机械、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现代物流为重点,大力发展无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外向型经济,逐步建设成为连接北海中心城区与合浦县城的现代化工业新城。
    龙港新城(玉林—北海香港产业园)抓紧编制实施发展规划,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临海工业和现代物流业,逐步将其打造成为广西与香港合作的重要平台、桂东南地区重要出海口岸及战略资源进出口集散中转中心。
    广西北海国家(海洋)农业科技园区暨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要加快规划建设,大力引进海洋产业科研机构,推进科研成果向工业转化,打造辐射北部湾地区及东盟国家的科研服务平台和产业示范基地。
    三、保障措施
   (十)加强对发展工业的组织领导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的要求,把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抓紧抓好相关工作;各级人大、政协要及时审议相关议题、开展视察和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切实加强民主监督。完善市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等相关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沟通协调机制和工作责任制。明确市辖县区、产业园区、市直相关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责和任务。
    (十一)加大财政对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抓好国家、自治区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建立工业和信息化专项扶持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从2014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以上的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资金,并根据财力增长的幅度逐年增加。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发展壮大、改善服务。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环保节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微工业企业扶持力度。
    (十二)优先保障工业项目建设用地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向工业用地倾斜,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重点用于保障工业项目用地。积极盘活建设用地用海存量,加大征地搬迁力度,努力保障园区项目用地用海及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进一步完善工业用地有关政策,建立合理的用地价格补偿机制,根据工业项目的投资强度、建设周期、税收贡献和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优惠支持。新建工业项目,除符合单独选址条件的以外,原则上集中安排在产业园区。鼓励园区、企业节地挖潜,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发展楼宇工业。
    (十三)努力保障工业用电供应
    编制实施各工业园区电力专项规划,建立重大停电风险的政企联动防控机制;加快推进500千伏北海送变电工程及各产业园区内的电力配套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支持电网变电站扩建和输配电线路建设;积极争取工业用电指标,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大力推广节电技术,保障园区发展、企业生产及项目建设的电力供应。
    (十四)强化发展工业激励措施
    制定出台北海强优工业企业、北海工业企业家、北海企业技术创新、北海产业园区上台阶和北海工业发展等奖励办法,奖励一批贡献突出的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提高企业家社会地位,表彰奖励企业核心技术人才,提高待遇,充分调动各方发展工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十五)创新发展工业的体制机制
    理顺工业发展管理体制,强化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服务职能。创新园区管理机制,探索园区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和园区运营模式,引进和培育一批专业化园区运营商,推行园区经营性项目的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
   (十六)抓好工业项目招商引资
    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方向,围绕三大千亿元产业面向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等地区进行专业和重点招商,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完善重大工业项目协调机制,坚持采取“四定”办法推进项目。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积极策划、引进和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效应大、环境影响小的重大工业项目。
    (十七)加强工业经济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工业经济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努力实现工业人才队伍总量稳步增长、结构全面优化、使用效能明显提高。整合力量,加强工业经济发展、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规划、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技术进步、企业管理与企业信息化、能源经济与节能降耗等方面的研究;职业院校要拓展专业设置、创新培训模式,鼓励和支持校企合作,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大力培养工业技术人才;鼓励工业企业多渠道引进国内外科技创新和管理人才,积极为各类人才在北海干事创业创造条件。
   (十八)加强对发展工业相关工作的检查考核
    建立健全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实施分类指导,突出目标管理,强化考核督查。将目标任务进行年度分解,市人民政府与市辖县区、产业园区签订责任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有序推进、落到实处。党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加强对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重大事项、工业重点项目落实和推进情况的督促检查,各级绩效管理部门要将加快新型工业化实现跨越发展的各项工作纳入绩效考评体系,重点将工业增加值、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建设、实现税金、就业率、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指标作为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列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按年度进行通报,严格奖惩。
    (十九)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发展工业的良好氛围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其他各种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北海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的重大意义、重大举措,大力宣传北海工业发展的新动态、新成效、新经验,大力宣传为发展北海工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和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促进北海工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十)切实抓好加快发展工业各项工作的落实
   市辖县区、产业园区和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细化工作措施,加强分类指导,加强协调配合。工信、发改、北部湾办、规划、国土、海洋、环保、财政、商务、招商、科技、统计、安监、供电等部门要加强协调联动、信息互换、综合分析,及时发现、认真研究和有效解决相关重大问题,共同推动北海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
 
 
(此件发至市辖县区党委、政府,市委各部门,市级机关各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各有关单位)
 
 
 
 
──────────────────────────
中共北海市委办公室               2013年11月27日印发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版权所有 (C) 365bet官网 桂ICP备06006473号
桂公网安备 45050202000011号